betway必威体育

广西来宾:“兵支书”带领乡亲从“蔗”里过上“甜日子”

“书记,我家已经砍收了10亩甘蔗,想过些日子把地里甘蔗宿根翻起来,重新种上改良品种,顺便把另外几块旱地也一起种上,镇里有啥补贴吗?”

“阿叔,今年榨季后改种、新种指定的甘蔗品种,符合条件的除了有现金补贴,还有农资和病虫害补贴哦。”

一大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新隆村村委会球场上,一位老汉就拉住刚踏进村委会大门的村党总支书记韦少秒,了解甘蔗种植补贴的政策,韦少秒耐心地解释。

“去年betway必威体育总书记亲临我们这里考察调研后,村里像谭治林老汉这样想改种甘蔗良种和扩大种植规模的村民越来越多。”韦少秒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村民对甘蔗种植补贴、病虫害防治补贴等方面政策的打听,他每次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一一解释。

韦少秒,2007年参军入伍成为广东某边防部队一名战士。服役期间,他苦练军事本领,锤炼过硬素质,多次获得“优秀士兵”“支队十佳义务兵”“执法执勤标兵”等荣誉称号。2009年12月从部队退役后,还在犹豫是否留粤打工的韦少秒,听闻来宾市正在他的家乡——兴宾区凤凰镇开展“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他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种起了甘蔗。

2011年10月,韦少秒通过基层选举,当选凤凰镇新隆村党总支书记。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韦少秒不改军人底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展甘蔗产业,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促进村民致富增收,他也先后被评为凤凰镇“优秀党员”、兴宾区“优秀村团支部书记”、来宾市“五星级农村党员”。2023年12月,betway必威体育总书记亲临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视察,韦少秒参与了现场向betway必威体育总书记汇报的工作。

新隆村距凤凰镇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辖有6个自然村,全村村域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水田1660亩、旱地11340亩,地势较为平坦,非常适合甘蔗种植。

“以前村里青壮劳力多外出打工,家里基本上都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和留守儿童,而种植甘蔗需要投入大量体力劳动,尤其是在榨季砍收时节,村里的大人几乎天一亮就得往甘蔗地里钻,甘蔗砍收更是经常面临一人难求的窘境。加上甘蔗收购价一直不稳定,村民种植甘蔗的意愿逐年降低。”讲起多年前村里种植甘蔗的情况,韦少秒不由地感慨。

为激发村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开展高糖、高产甘蔗种植,韦少秒积极向周边战友求助甘蔗种植新技术相关经验,并先后到南宁农科院、崇左等地学习考察,在看到其他地方开展甘蔗规模种植和机械砍收,省时省力、亩产还高的喜人情况后,他觉得这正是新隆村解决甘蔗种植难题的一方“妙药”,非常适合在村里推广。

“我们学习考察回来以后,第一时间向村民宣传推广其他地方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砍收甘蔗的经验,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村民担心机械砍收不全,压坏宿根影响来年收成等,不愿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村里甘蔗种植面积也一直不温不火。”谈起刚开始宣传推广宽垄种植、机械化砍收甘蔗时,韦少秒苦笑起来。

为做通村民思想,韦少秒凭着多年前在部队摸爬滚打练就的那股子韧劲,坚持利用每天晚饭后一小时的黄金时间,带领村干部一户接着一户“搬起小板凳”“拉家常”,给村民讲见闻、送政策、解心结。然而,光是做通思想工作还是难以打消大家的顾虑。在他骨子里,军人就要有敢想敢干、永不服输的精气神。为此,他做村里第一个改变甘蔗种植模式的“先行者”,在自家30多亩甘蔗地里全部采用机械化耕作、砍收模式,种上了桂糖42号和桂糖44号高糖良种,当年就尝到了“试水”成功的“甜果”,自家的甘蔗亩产超过7吨。看到韦少秒这样种甘蔗收成那么好,还能省下那么多人工,村里的其他村民都纷纷向他学习取经,并打消心中顾虑,逐步接收并采用新的甘蔗种植模式,村里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增长起来。

2023年,新隆村甘蔗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近千亩,产量更是达到5.5万多吨。

“今年我们全村甘蔗种植又增加了500多亩,总产量6多万吨,预计全村1740户村民甘蔗收入将超3000万元,人均收入4200余元。我们还成立农机合作社,现在村民砍收甘蔗只需一个电话,农机就到甘蔗地里,非常方便。”新隆村村委会副主任莫从虚激动地说。

“现在我们已经建成双高面积7475.5亩,桂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在我们新隆村落地,下一步,我将继续牢记嘱托,带领大家把甘蔗种好,进一步端稳‘糖罐子’,让村民过上像甘蔗一样的‘甜日子’。”韦少秒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来宾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搭建就业平台、打造创业载体、提供就业扶持等强有力举措,大力引导退役军人返乡留乡就业创业,鼓励培育467名优秀退役军人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担任“兵支书”“兵委员”,积极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支持帮助1100多名退役军人返乡留乡创办企业,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