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浙里”的军嫂
随军家属的就业需求有哪些特点?对就业扶持有什么期待?一直以来,在尽力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同时,未就业随军家属的各项实际需求成为浙江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高度关注的焦点。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军心。近年来,浙江为解决上述问题,探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近日,记者探访浙江宁波、舟山、湖州等地,发现从边海防驻地到军营旁的社区,一项项务实之举让随军家属在这里找到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互联网+灵活劳务”解难题
“90后”军嫂徐凤敏决定重返职场时,各种顾虑令她感到迷茫。选择什么职业、什么工作能实现离家近、时间灵活的现实需求?走进宁波92858部队家属技能和实践培训中心,陆续参加完各项技能培训后,她所有的担心迎刃而解。
“现场救护、采购技能、行政人员综合技能、收纳师技能这几门课程的线下线上培训我都参加了,‘互联网+灵活劳务’是最适合我的。”徐凤敏告诉记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她逐渐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最终选择成为“直播带岗”的主播。
“我是公司的全职员工,但享受着在家办公的优待。”军嫂汪梦媛与“互联网+灵活劳务”结缘在4年前。她通过视频连线告诉记者,如今,爱人虽已转业,她也早已回到湖北老家,但她仍在从事这份招商专员的工作,通过远程办公,每月能有近7000元收入。
“不仅是我,身边一起直播的嫂子也像换了个人,开心多了。”“85后”军嫂李玲玲在直播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既能陪伴孩子成长,又能重新融入社会,这份时间灵活的工作使她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这一切得益于宁波市推出的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就业创业新模式。2019年,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用4个多月深入6个区、县(市)调研随军家属就业难题,经过全覆盖走访驻甬部队、27次专题座谈、对近千名未就业随军家属情况采集分析发现,实现就业和家庭兼顾成为摆在军嫂面前最现实、最亟须解决的难题。“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应运而生,成为随军家属实现职业发展的新路径。
宁波市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引入有拥军情怀的人力资源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起“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实施”的工作机制,为随军家属量身定制全职、兼职、不定时等多种互联网平台灵活劳务岗位。结合随军家属长期未就业、技能生疏的现实问题及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由人力资源公司进行针对性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与岗位的精准对接,确保军嫂们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
经过近4年的探索实践,宁波全市如今已建成5个随军家属技能培训和实践中心,量身定制的互联网灵活劳务平台吸引华图公考、小遛、博格华纳、中建等优质客户,涵盖猎头顾问、网络招聘专员、电商主播、直播运营、短视频脚本、视频剪辑等20类近5000个岗位。截至目前,已有700余位随军家属经过培训实现灵活就业,月均收入1万余元。“互联网+灵活劳务”这一就业创业的新模式受到驻浙部队官兵和随军家属的广泛欢迎。
军嫂党支部——互助大家庭
“这个logo是由军嫂的大写首字母组成的军嫂剪影,围绕着的红、黄、蓝三色玫瑰花瓣代表着‘向阳心、公益行、双拥情’党建品牌,象征着军嫂爱国爱家、自立自强、宽容奉献的精神内核。”走进舟山市定海区盐仓街道塔山社区军嫂微光空间,军嫂义工艺术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黄亦禧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由军嫂自主设计的品牌形象。
在排练厅,党员代影正带领军嫂们排练舞蹈,准备为辖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新节目。9年前,她跟随丈夫来到盐仓,加入军嫂义工艺术协会。从人生地不熟到融入第二故乡,代影从这群志同道合的军嫂处得到不少帮助,她也凭借自身舞蹈功底成为协会里颇受欢迎的舞蹈老师。
“用一个个兴趣班、一场场表演,把大家组织起来。”黄亦禧介绍,这是军嫂党支部“党群共建四步走”工作法中的第一环。
2009年4月,军嫂义工艺术协会成立。一年后,军嫂党支部成立。支部将培养队伍中坚力量放在首位,摸索总结出“党群共建四步走”工作法,即“将辖区军嫂吸引到军嫂义工艺术协会周围,将热心军嫂发展为协会成员,将优秀成员培养成党员,将党员骨干力量选拔进支部班子”,娘子军逐渐发展壮大。
“我在组织活动时,会选择以党员代表为主,带领她们去参加义工服务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参加这种志愿服务活动有一种荣誉感。”代影说,这些年,协会党员们热心公益的身影深深影响了她。
组织军嫂定期参加军队慰问、社区文化艺术节、文化走亲等活动,开展各类文艺培训班指导社区文艺爱好者,用文化拉近军嫂之间、军嫂和居民之间的距离,随军而来的军嫂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经过10余年的努力,军嫂协会党支部党员从刚成立时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26人,党员队伍日益壮大,力量更加凝聚,堡垒作用更加稳固。她们先后组建“东海渔嫂·军嫂”特色宣讲团、军嫂创业联盟,成立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12支志愿者小分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场次,16万余人次参与公益服务,架起军地军民连心桥,增强军人军属荣誉感。
“军属坊”,是“邻里坊”,更是“幸福坊”
“让最懂军人的人服务军人”,在湖州市长兴县回龙山社区蓝天嘉苑小区“云邻空间”,这句门头上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2台缝纫机、3个理发台、3支志愿服务队……在这里,军嫂们被居民亲切地称作“云邻嫂”。
回龙山社区居住着空军某部113户官兵家属,约占社区住户总数的60%。“小区内有很多军嫂在家带孩子,不方便外出工作,但是她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孩子上学的时间,力所能及地做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曾经的军嫂胡佩告诉记者,通过前期走访,社区组织了15名有此意向的军嫂,成立“云邻嫂”共富工坊。
在辖区服装加工厂老板、理发店经营者的指导培训下,军嫂们掌握了缝纫、理发、家政三大便民技能。每周三、周六,是“共富工坊”的固定开放日。社区居民可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享受军嫂提供的理发和缝补衣服等服务,现役、退役军人还可以享受8.1折的优惠。军嫂们利用零星时间创造收入,同时也给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服务。
为辖区的老兵、不便出行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等上门理发,动手制作鞋套、袖套、防尘罩等,作为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礼品,或者将其赠送给辖区有需要的居民。军嫂们在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为民服务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由便民服务拓展到参与社区治理。
军嫂王忠霞是社区干部,由她组建的“云邻嫂”自治队伍,覆盖4个小区网格、17个楼幢微网格,军嫂们要做好民情收集、日常议事等工作。
“我们做到了12345零投诉,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军属坊’。”王忠霞告诉记者,今年3月,回龙山社区成立了长兴县首个小区妇联,这也是湖州市首个以军属为代表的小区妇联,并一举推出“云邻驿站”增能共富、“军属坊”微基金公益、“一米田园”亲子乐活、“义物仓”志愿互助、“云邻嫂”小区微治理5个项目。丰富的志愿活动让军嫂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军属坊”成为军嫂的“加油站”、军娃的“欢乐站”、军人的“放心站”。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郭佳蓓 特约通讯员 吴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