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 正是闯的年纪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见习记者?管永婷?视频制作?李思谕
从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到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神话还在书写。
电影里,被网友调侃为“邪恶水蜜桃”的无量仙翁,凭借反差极大的人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那个仙风道骨、中气十足的声音,则出自“最酷老兵”——王德顺。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记者连线到王德顺。屏幕对面的他银发飘飘、神采奕奕,声音洪亮如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36年,王德顺出生于沈阳的一个农村家庭。他14岁辍学后做了公交售票员,后又去军工厂当电工。
当时,沈阳工人文化宫开设了诸多兴趣班,且全部免费。于是,王德顺报了个遍,一下班就去上课。靠着认真刻苦的劲头,他硬是学会了所有技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过多久,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1959年,军工厂组建演出队,凭借出色的表现,王德顺成功入选。此后一年里,他跟着演出队到全国各地的军工厂巡回演出。
1960年,王德顺在路上看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牌子,便主动走去询问是否招人。考官让他挨个展示唱歌、跳舞、表演等技能,有丰富演出经历的他对此驾轻就熟。
就这样,王德顺在24岁那年成了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一名文艺兵,开启了自己的话剧生涯。这一演,就是10年,直到1969年末退役。
“那时没有麦克风,也没有扩音器,全凭你真实的声音。声音传出去能不能让人听到,台词说出来能不能让人听清,这个基本功要练三年才能当话剧演员。”
扎实的台词功底为王德顺日后与配音结缘打下铺垫。
2022年夏,《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配音导演陈浩找到他,希望他为无量仙翁一角配音。
“配音前,我不知道配的是哪个角色,直到进了录音棚,导演才告诉我,这个人物一开始是慈祥老人的形象,最后才凶相毕露。”面对如此复杂的角色,王德顺凭借对人物情绪的精准把控和对声音的灵活变换,将无量仙翁一角塑造得活灵活现。虽是反派,但他真心喜爱这个角色,在演绎上下足了功夫。
电影上映后,不少观众评价无量仙翁“角色立体,配音入木三分”,更有人直接认出王德顺,留言夸他把角色“配活了”。
面对夸赞,他坦言,观众的审美在提高,反派的表演也要精进,很高兴《哪吒之魔童闹海》能有这样的好成绩。若续作邀请,自己仍会全力以赴。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经典台词,王德顺认为这句话说的也符合自己。
配音火出圈后,一段10年前的走秀视频被翻了出来。
2015年,79岁的王德顺在一场时装发布会上光着膀子亮相。他须发尽白却神采奕奕,肌肉结实匀称,走秀气场十足,被网友称为“中国最酷爷爷”。
王德顺的“酷”不止于此。
2021年,85岁的王德顺想学开飞机。他说干就干,30天学习理论,50天进行实操,不到3个月拿下飞行执照,刷新了我国飞行学员的最大年龄纪录。
熟悉王德顺的人感慨他有使不完的劲。49岁辞职“北漂”,57岁把哑剧带到世界舞台,78岁学开重型摩托,80岁学打碟成为DJ……
当被问及为何如此精神,王德顺讲述了一段往事。
时间倒回1996年,这一年,王德顺迎来自己的60岁生日。他给自己买了本日记本,在扉页写下给“一九九六先生”的信:“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它象征着我的成熟,也预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并不服老。”
王德顺将60岁当作人生的拐点,他不觉得这是晚年的开端,相反,他认为60岁后的自己越变越好。
“很多人到60岁时觉得自己一生的事情都做完了,可以休息了,但在我这里,没有退休的概念。我不惧怕衰老,也不惧怕年龄,再艰难的事,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做成!”
在王德顺身上看不到“年龄焦虑”,时间从不是他的对手,衰老也不会成为他的桎梏,他早已挣脱年龄的束缚,将人生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硬汉外表下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在采访过程中,当聊到妻子赵爱娟,这位硬汉的脸上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羞涩。
“上天赐予我一个爱我的妻子,这是我一生的幸运。”
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10年里,王德顺不仅精进了演技,还收获了爱情。那是他第一次谈恋爱,也是唯一一次。
1985年,王德顺夫妇精心编排了多部哑剧,但在长春反响一般,他决定辞职“北漂”。刚到北京时,没有剧院的演出机会,妻子赵爱娟就去北京高校挨个问。十几部哑剧演下来要2小时左右,但报酬往往只有一两百元。
王德顺一家曾被戏称为“东方吉普赛”,因为在北京的前8年,他们一直居无定所。可妻子始终不离不弃,鼓励他进行艺术创作。
“我这辈子离不开老伴的指导和关照,剧院评价我俩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力量。我老伴是导演,她是智慧的象征,而我用身体来体现她的构思,表达她的想法,所以我是力量。”
王德顺夫妇的相处模式,颠覆了人们对老年夫妻的刻板印象。他们一起健身、登山,甚至挑战时尚界。这种共同成长、互相激励的模式,让他们的婚姻充满了活力和乐趣。虽然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可他们心中的热忱依旧。
记者的话:
采访进行到尾声,王老师向战友们说了些心里话:
“只要一说‘我是退役军人’,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部队的生活培养了我们的集体精神。只要一说‘我当过兵’,就好像都是一家人。”
虽然采访只有短暂的半小时,但王老师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将自己的生活哲学和盘托出,希望能帮到后辈。那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将如淬火利剑,驱散未来日子里的迷茫、焦虑、困难、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