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英雄故事 留存红色记忆
一线手记
来到都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任职后,一个特殊的数据刺痛了我的心——全县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人数正在逐年减少,截至目前,仅剩13名。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面庞,正在不可逆转地消逝。面对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我带领团队启动了“红色基因抢救工程”,希望能通过镜头和文字留住那些宝贵的红色记忆。
通过不间断的上门走访,我们记录下抗美援朝老兵的英勇事迹,将他们讲述战斗故事时的珍贵画面留在影像资料中。因老兵年事已高,我们在采写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团队成员无一人退缩。
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王纯安双目失明,双耳几乎失聪。来到老兵家中,当家属伏在他耳边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浑浊的双眼突然泛起泪光。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排除万难进行走访和采写,努力留住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
到方守来老兵家中走访时,我们遇到了难题。根据档案记载,他是一名通信员,我们希望能够听老兵讲讲他的战斗故事,他却说:“我只是负责报信,跟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比起来,我的经历不值一提。”说到这里,老兵潸然泪下。
我们在抗美援朝老兵江鹏孟家中架设拍摄设备时,老兵问:“现在的年轻人还愿意听这些故事吗?”这让我们认识到,英烈精神的传承需要载体,更需要新的传播手段。
为此,我们开始在全县341个退役军人服务站接待青少年研学团体,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让英烈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扎根。
同时,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认领老兵记忆”活动,引领更多社会民众加入关爱老兵、资助优抚对象的队伍。
为了更好地记录老兵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我们推出“英雄种子计划”,选拔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思政导师,在校园里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通过对红色记忆的“抢救性”挖掘,老兵们各自的“一张笑脸、一枚掌印、一个故事、一本画册”被留存下来,老兵们的不朽功勋被真实记录。
在一份份影像中,在亲历者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见760多位都昌热血男儿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多年后再回首,硝烟虽散尽,但往昔岁月依旧峥嵘。这些珍贵的记忆,正激励着我们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
对待英雄,不能止于敬仰,要付诸行动——站在今天回望历史,英烈精神愈加熠熠生辉。我们所做的一切,既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对未来庄重承诺——让那些在风雪中守护过共和国的英雄,永远活在新时代的人们心中。
(作者系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