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革命要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口述:湖南株洲 黄国熙 101岁
整理:莫锦文
我叫黄国熙,1924年出生。到了我这个年纪,很多事都已经记不太清了,但参加抗战的那些经历,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样,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1941年,我17岁,看着乡亲们因战乱流离失所,我下定决心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在湖南安化入伍后,我随部队到了芷江。因为上过私塾,字写得还不错,我被选到了防空情报所。芷江是湖南西部的军事重镇,有远东盟军的第二大军用机场,抗战时期,是敌军轰炸的重点目标。
在防空情报所,我和战友们的任务是监听敌机电波,提前截获和分析敌机出动、轰炸的情报。大家铆足了精神,不敢有一丝懈怠,我们知道,早一秒发出预警,就能多救一些人。
有一次,敌军的空袭来得特别突然,大家根本来不及转移,街上书店里有个同志被炸得血肉模糊,牺牲了,情况紧急,我和战友只能匆忙找了块空地安葬他。
这样的场面让我的心里充满悲痛,也更加坚定了要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只要上了战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过一支敌军的小分队,他们人多势众,我先是伪装了自己的身份,他们看我不像当兵的,就放松了警惕。等到傍晚,我瞅准机会,撒腿就跑。敌人发现我跑了,在后面疯狂开枪射击,子弹在我耳边“嗖嗖”地飞,我对当地的环境比较熟悉,最后成功脱险。有人问我,当时怕不怕?我就一句话:“保家卫国,不怕死!”怕死还当什么兵呢?既然穿上了这身军装,就得有这个觉悟,干革命要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我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担任炮兵指挥员,经历了很多次艰苦的战役。
3 年多里,我立了2次三等功,战争结束后,我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转业安置到株洲。
在战场上,我和战友们一起出生入死,那种情谊比亲兄弟还亲,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拿生命拼出来的。几十年来,我很少和家里人谈及战场上的往事,自己年纪大了,每天粗茶淡饭,感到很知足!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我打心眼里高兴。前些年,我的孙女婿也去当兵了,我一万个支持!家里不管哪个孩子想当兵,我都特别高兴,因为我知道,军队是国家的脊梁,只有军队强大了,国家才能安稳,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