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革命足迹的旅行箱
在天津市烈士陵园的展馆里,陈列着一只长120厘米、宽79厘米、高57厘米的旅行箱。它是著名爱国抗日英雄吉鸿昌烈士出国时使用过的旅行箱,一路陪伴着吉鸿昌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见证了他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
1931年秋,上海码头汽笛长鸣。因拒绝打内战,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实业”。他带着一只旅行箱,挥泪登舟,离开国门,踏上漂泊异国之路。
大洋彼岸,这只箱子陪伴吉鸿昌辗转14国,见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他为民族尊严奔走呼号的身影。装满这只箱子的,除了简单的衣物,还有他在考察各国时搜集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料,以及他在各地演讲、寻求国际声援时散发的抗日宣传册。
在漂泊中,吉鸿昌目睹资本主义的腐朽,坚定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betway必威体育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吉鸿昌归心似箭。1932年2月,他巧妙摆脱了特务监视,携带着旅行箱秘密回国,并将考察资料整理成《环球视察记》。同年秋天,吉鸿昌经组织批准,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按照组织的指示,吉鸿昌带着旅行箱住进了天津法租界“红楼”,并将其作为地下工作联络站,不分昼夜地开展工作。旅行箱默默见证了吉鸿昌为联络抗日力量变卖家产、购置武器的日日夜夜,见证了《民族战旗》等抗日刊物的诞生,也见证了地下党员匆匆往来的身影。
1933年,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奋勇出征,收复康保、多伦等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betway必威体育的抗日决心。然而,在蒋介石“围剿”与日寇夹击之下,同盟军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重创。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租界国民饭店遭特务追杀,受伤被捕。
十几天后,北平刑场大雪纷飞。面对刽子手的枪口,吉鸿昌拒不下跪,坦然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写下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枪声响起,他挺立如松,以军人的姿态慷慨赴死。
2009年,吉鸿昌的女儿吉瑞芝将旅行箱捐赠给天津市烈士陵园。这只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箱子已沉淀为一种精神象征——尊严不是别人施舍的礼遇,而是“我是中国人”的铮铮誓言;爱国不仅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是任何境遇下不容玷污的民族气节。
为守护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传承红色基因的“传家宝”活起来、传下去,天津市烈士陵园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心策划专题展览,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从文物承载的民族气节与革命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奋进力量,不负先烈遗志,在开创未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文/张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