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宁平年:从拉面小哥到影视编导,跨界追逐的人生梦想

  人物档案

  宁平年,甘肃省武威市人,1981年出生,1997年至2000年在原总装备部某基地服役。退伍以后,先后辗转兰州、广州、北京等地,从事过拉面厨师和销售员工作。怀着对影视创作的梦想,他从2004年起开始转型发展,从替人刻录光盘和转换录像带视频做起,经过10多年的跨界打拼,创办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在创业的同时,他不忘军人初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每年资助希望小学的困难学生,并为近500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和参军的老党员、老兵群体拍摄纪录片,在社会上大力弘扬老一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牺牲奉献精神。

宁平年的影视团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片段↓

  这个短视频,来自一部叫《怀柔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寻访》的纪录片。这些耄耋之年的退役老兵,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成为了当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拍摄制作这部系列宣传片的就是宁平年,一位告别军旅20年的退伍兵。

01.jpg

宁平年和战友

  宁平年的老兵情结,源自于他自身的军旅经历。1981年出生的宁平年,从小失去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他很早就明白了肩上的家庭重任。1997年,18岁的宁平年怀着到绿色军营的青春梦想参军入伍,新兵下连后,先后担任连队通信员和文书。为了掌握今后生活的一技之长,宁平年在干好工作之余,时刻不忘学习新知识。

  宁平年:我想着能把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各方面技能提高一下不是更好嘛。那个时候在地方也是刚刚有电脑,我在部队的时候我买了一台,我就攒了两年多的津贴。就一直在学习电脑相关的知识,想着以后如果将来回到地方,我还能带着这台电脑回去,接触跟电脑有关的一些知识,去做一些文字、创意方面的工作。

02.jpg

宁平年服役期间在部队参加军事训练

  服役三年,勤奋好学的宁平年不仅在军营里磨炼了意志,还学习了各种电脑知识,掌握了摄影摄像技能。退伍那年,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和部队所学结合起来,在老家甘肃武威市开一家电脑打印店。

  宁平年:想象当中就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后来回去以后发现,第一这个需求量太小了,第二你要想启动一个打字复印社也需要不少资金,所以想了半天,最后把这个事就放下了,因为没有那个实力,开不了,就得了,没有开。

  电脑打印店的创业梦想破灭了,退伍军人宁平年又把目光转向自己家乡的特色小吃兰州拉面上,他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在一家培训学校学习做牛肉拉面。学成以后,先后在兰州、广州等地的拉面馆做厨师,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可观。平淡如水的生活,并没有让宁平年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

  宁平年:这个过程大概做了有一年多,但是我心里其实还一直想着跟文字有关的,跟文化这方面的,一直想这个事。我喜欢电脑、摄像、影像方面的东西,我想能有时间就多学习这块,一直把这个作为一个目标。

03.jpg

退伍后的宁平年参加拉面厨师培训

  2002年冬天,宁平年到了北京发展,在郊区的地下室住了七天,也没有找到一家需要拉面厨师的饭店。临近年关,他在一家建材城找到了在食堂做饭的工作。那个春节,他没有回家,也没有休息,每天在食堂里为职工们供应一日三餐,不仅做拉面,还学会了做油条、馒头、包子等主食,慢慢地能在食堂里独当一面。

  宁平年:我能把所有的主食全给做了,早上起来所有人的早饭我都一个人都做了。在这儿干了有差不多半年时间,也干得挺好的,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那会儿其实也不少,说实话觉得挺好的。

  可是,北漂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后来,建材城搬迁,他又重新开始找工作,工作不稳定,收入也受影响,最拮据的时候,他曾经靠着借来的20块钱,买了一张饼和一点土豆坚持了一个星期。再苦再难,他都咬牙坚持,没有轻言退缩。

  宁平年:当时我就跟人家张口借了20块钱,买了一张大饼,那时候一张大饼应该是2.5元,剩下的就买了一点土豆,一个大饼一切,8块,一算,基本上一天不能合两块,一天就一瓢,一角多一点,就这么扣着吃。

  后来,宁平年进了一家烟草企业担任销售员,凭着他的踏实能干,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也有了比较丰厚的收入。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创业梦想一直在心中激荡。2004年,他用积攒的工资,买了一台电脑和一部摄像机,在怀柔租了一个八平米的小阳台,开张了自己的小门店。

  宁平年:那时候,只要有活就熬夜做,有时候可能一两点钟。因为我喜欢这个东西,特别喜欢,所以我爱研究,一直就坚持着。

04.jpg

怀揣影视梦的宁平年

  生意做起来了,来往店里的客户也多了起来,一位拍摄婚礼的客户经常来店里转换录像带视频和刻录光盘,宁平年受到启发,又琢磨起拍摄婚礼的业务。他拿出军人的作风,拍摄时讲究角度,追求完美,制作时宁愿加班加点,通宵熬夜,也要讲究时效,在客户中逐渐赢得了信誉,线上线下的订单越来越多。

  宁平年:基本上是我拍摄好之后,中午一点多回来,吃点饭下午就开始做,然后晚上熬到两三点钟基本上就应该能做完,第二天早晨接着拍摄,那会儿量是比较大的。

05.jpg

宁平年和团队的部分成员合影

  随着业务量的进一步增加,2008年,退伍军人宁平年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添置了专业的摄像器材和编辑制作设备,招聘了十几名员工,业务范围也由原来的婚庆拍摄拓展到广告、专题片、纪录片的拍摄。凭着军人的作风品格和对影视行业的热爱,宁平年很快在这个领域打拼出新的天地。

06.jpg

宁平年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军的老兵拍摄纪录片

  在跨界发展获得成功的同时,曾经三年的军旅经历,让宁平年格外关注各个时代的退役老兵。2016年,当他得知怀柔区将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拍摄宣传片时,他想,这些位老党员中,有不少是曾经参加过战斗的退役老兵,他可以借此机会,寻找线索,拍摄这些老兵的故事。于是,他不计成本和利润,主动接下了这个项目,组织了一个10多人的项目团队,开始了拍摄。

  宁平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全程的连编导带策划,连拍摄采访我一直跟着,这种感触也挺深的,每次采访老人的故事,他们讲过去感人的事迹。这些老人年龄都这么大了,要是都把他们记录下来,是不是以后是一个宝贵的影像资料。

07.jpg

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参军的老人拍摄纪录片

  拍摄期间,无论是深冬严寒、盛夏酷暑,还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宁平年和拍摄团队都会如约按时前往这些老兵家里拍摄。在他看来,拍摄这些平均年龄90岁以上、曾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人,一刻也容不得耽误。

  宁平年:把这些东西做出来之后,各个村里去送的时候,跟一年前我们采访的老人状态还是差别很大的,就是变化非常大。这些老兵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的老去,所以咱们要留下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刻不容缓,马上就要去执行,你想计划当中我什么时候计划好了再去,可能等你再去的时候这个就永远都失去了。

08.jpg

宁平年和团队成员辗转多地,拍摄记录老兵的战斗故事和奉献情怀

  两年多的时间里,宁平年陆续带领摄制组辗转2万多公里,挨家挨户走到老党员和老兵们身边,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尽管也曾面临过环境、资金、人手等各方面的困难,但当看到这些老兵的故事在镜头前得以再现,宁平年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

  宁平年:有一次我们拍摄完成之后,我们又去了那个老人家里,然后把光盘就送给那个老人了,打开之后,写着老人的名,然后老人赶快把摇控器给我们,然后我们把电视给他打开,当时DVD,我们把光盘放上去,老人就看看,自己就出来了,当时老人感动的,握着手,太感谢你们了,我自己都上电视了,眼泪都出来了。

  宁平年说,虽然他的军旅只有短短三年,但这已足以让他铭记终生。回顾退伍20年来的奋斗历程,他认为,正是当年的军旅锤炼,才铸就了他在困难面前“不抛弃、不放弃”的刚强和坚韧。离开军营的这些年,宁平年心里最遗憾的是,与当年的许多战友失去了联系。每当唱起这首歌,那段火热的军营生活和战友深情,总是让他历历在目,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