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守好草原深处的“家”,退役军人阿迪雅义务护边40年

全国道德模范、退役军人阿迪雅义务护边40年——

守好草原深处的“家”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贺志国 通讯员 王懿 刘磊

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镇。草原深处,一座院落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里,是牧民护边员、退役军人阿迪雅的家。

往北5公里,哈赤山760号中蒙界碑静静矗立,阿迪雅家的草场一直延伸到这里。40年来,阿迪雅义务巡护附近平均7平方公里才有一户人家的边境线,如同一座移动的“界碑”。

采访中,阿迪雅话语不多。我们请他谈一谈这些年义务护边的感受,这位老兵想了一会儿说:“我们放牧巡边,能为边境筑起一道安全网。”

阿迪雅的小儿子阿迪立向我们补充道——

“父亲觉得巡边护边是这里每一位牧民的寻常生活。”

“父亲记得边境派出所每一位民警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父亲常提起一句我们蒙古族的谚语:湖水平静,鸿雁平安。”

“我不会忘记自己穿过军装,离开部队还会继续守护祖国边疆”

1984年底,立过三等功的阿迪雅,即将结束3年的军旅戍边岁月,从驻内蒙古某部退役回到家乡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

临别时,连长与他有过这样的对话——

“离开部队,别忘了肩上扛过的责任。”

“连长,我不会忘记自己穿过军装,离开部队还会继续守护祖国边疆。”

退役不褪色,这是许多老兵告别军营时许下的承诺。然而,阿迪雅的连长或许想不到,为了践行这句承诺,阿迪雅会把自己当成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边防线上。

退役不久,阿迪雅就申请加入家乡的民兵组织,一边放牧、一边巡边成为他的生活常态,“我家草场北界有一片紧邻边境,外出放牧时如果不把那段路走一遍,心里就不踏实”。

放牧巡边的清晨,太阳刚从地平线冒出半张脸,阿迪雅就背上水壶、望远镜,骑着摩托车出发。日复一日的坚守,让阿迪雅对边境线上的每一处深坑、每一个弯道都了如指掌,对陌生的人和事物非常敏感。

有一次,一片凌乱的马蹄印引起阿迪雅的注意。“不像是狼撵的。”阿迪雅凭直觉判断“有情况”。他连忙向某边防连和边境派出所报告。军警民联合行动,沿着线索追击,直到远处的几个人影快速消失在边境线外。他们走近一看,铁丝网上剪开一个大窟窿,20多匹马在附近徘徊。赶马返回途中,阿迪雅遇见神色焦急的牧民那顺敖其尔,说他家有23匹马不见了。上前清点,一匹不少,那顺敖其尔连声道谢。

不只是在白天,有时阿迪雅晚上也会出去转一转。2003年一个冬夜,寒潮来袭,天空飘起雪花。阿迪雅注意到,远处边境线上有几束灯光时隐时现。警觉的阿迪雅一边报告情况,一边关掉摩托车灯,潜入草原深处,跟踪可疑车辆动向。那一晚,直到边防部队应急分队赶到,成功围堵可疑车辆,阿迪雅才感到双腿冻得发麻,裸露在外的脸被寒风吹得失去知觉。

起初,阿迪雅是一个人放牧巡边。成家后,他和妻子娜仁其其格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一起守护边境。尽管10多年前周边牧民纷纷搬到满都拉镇生活,阿迪雅一家7年前也在镇里建了新居,但平时夫妻俩还是喜欢住在牧区。

“家乡要有人居住,国土要有人守护。”阿迪雅说。

阿迪雅骑摩托车巡边。受访者供图

“升起五星红旗,人们就会知道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多年来,每到重要节日,阿迪雅总是一大早就招呼妻儿:“快起床,准备升旗!”一家人的升国旗仪式,已经持续15年。

2009年,一位过路人指着尚未返青的草场和灰蒙蒙的天对阿迪雅说,草原太大,又没有标识,不知道走到了什么地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天后,阿迪雅买回一面国旗,带着妻儿在院子里立起旗杆,升起国旗。“父亲说,升起五星红旗,人们就会知道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可以向着五星红旗的方向找到我们。”阿迪立回忆。

如今,人们来到这片草原,不仅能遥望到一面飘扬的国旗,还能隐约看到阿迪雅家西侧缓坡上用红砖拼成的“中国”二字。

这些砖块,是阿迪雅一块一块从搬走的牧民家收集来的。为了让“中国”字样更醒目,他特意给砖块涂上一层红漆。“这个地方好,早上第一缕阳光就能照到字上。”阿迪雅说。

在阿迪雅家不远处,有一座特殊的蒙古包。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在这里打造了一处草原红色展馆,宣传阿迪雅和当地牧民义务护边的事迹,阿迪雅也定期组织附近党员在这里学习,讲解党的惠民惠牧政策。

阿迪雅用红砖拼成的“中国”字样。王懿 摄

阿迪雅在升国旗。王懿 摄

“守护母亲草原,不仅是家训更是责任”

阿迪雅常说的那句“湖水平静,鸿雁平安”,是牙牙学语时母亲教给他的。“没有平静的湖水,以湖为家的鸿雁就无法栖息生存。人也一样,没有和谐安定的祖国,就没有平安幸福的生活。”阿迪雅说。

出生在这片草原的阿迪雅,家里几代人以游牧为生。尽管阿迪雅称自己“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风和沙”,但身上的多种疾病和几年前不慎摔下马时落下的腰伤,还是让他忍不住会对着妻儿喊疼。

阿迪雅也觉得对不住妻子。这些年,妻子陪着他放牧巡边,患上严重的风湿病,拄起了拐杖。他们曾经在家附近挖了井,但打出来的是咸水,多年来只能从几公里外拉水喝。一日三餐,他们经常只吃果条、奶茶,很少有果蔬……

不过,一家人更愿意提起的,是那些让人欣慰的事——

阿迪雅担任过12年巴音哈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当地陆续有50多名牧民加入民兵护边员队伍。

阿迪雅刚开始巡边时骑的是马,后来骑着摩托车驰骋草原。

夫妻俩当年带着上小学的大儿子宾巴、小儿子阿迪立升国旗时,他俩迎着朝阳,面向国旗主动敬少先队队礼,模样特别庄重……

最让阿迪雅高兴的,是两个儿子都成为民兵护边员。“两个孩子都在外打拼过,学了不少本领。”阿迪雅说,大儿子宾巴把牲畜改良等技术带回家乡,还通过网络销售特色农畜产品,帮助牧民致富。小儿子阿迪立和当年的自己一样,自愿回乡义务护边,现在是当地民兵组织的骨干。

“我们回到家乡是因为放心不下父母的身体,也难忘跟随他们放牧、巡边、升旗的儿时记忆。”阿迪立说,在他们兄弟俩看来,接力父母巡边护边,是“很自然、很光荣”的事。

“守护母亲草原,不仅是家训更是责任。我们家护边不能用年头计算,而是两代人、三代人直到世世代代。”宾巴说。

2023年3月,内蒙古军区表彰阿迪雅夫妇为“内蒙古荣誉民兵”,这项荣誉是对关心国防、守卫边疆、建功岗位作出重要贡献先进典型的褒奖。牌匾和证书送到家里时,阿迪雅说:“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现在有了新荣誉,更要一如既往守好边疆。”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次采访中,阿迪雅依然把这句话说了很多次。

(制图:扈硕)